□徐瓊 成都
  自行車橫擋著小轎車的去路,自行車的主人,一名老外抄著雙手站在小轎車面前,姿勢執著無畏。這組照片引來網友瘋狂點贊。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微@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則發問:面對不文明現象,你會像他這樣勇敢站出來嗎?
  自行車為汽車讓路,似乎成了中國汽車社會以來的街頭規則,少有的一次自行車逼退汽車,就引來歡呼,看來網友對汽車隨意侵占自行車道積憤久矣,現在這口惡氣由一名老外替大家出了,但是,後來呢?畢竟中國自行車道上的汽車這麼多,而老外尤其是這麼較真的老外又那麼少。
  公安的官微只顧煽情,“你會勇敢站出來嗎?”機動車違法,該站出來的是交警和權力部門好不好,動不動拿勇敢說事,這是要民眾街頭互鬥、私刑解決嗎?
  知道中國國情和人情不?反正普通中國人是知道的,網友就很懂事,一邊叫好,一邊坦承,“這事還只能外國人做”,“換作中國人就得罵架或打起來”,想想上下班高峰期的城市街頭,“隻身攔車”烽煙四起,這將是多麼不和諧的社會風景?
  按說行人、自行車和汽車都有自己的道路權利,唯獨自行車地位尷尬。隨著中國城市由“兩個輪子”進入“四個輪子”時代,各大城市的自行車道經歷了一個由寬到窄乃至消失的過程。自行車道日漸萎縮導致寬度不足,甚至乾脆併入人行道。騎自行車成了一件極不舒適甚至很危險的事,要麼在行人中穿插蛇行,要麼跟機動車打擠,即便有城市規劃中幸存下來的自行車道,有可能又成了路邊停車場。
  因此可以說,汽車“霸道”文化的興起,跟中國道路安排“汽車本位”思想有關。城市道路屢屢擴建,其實路還是那條路,四車道如何變成六車道,常常是以自行車道的消失為代價。正是汽車路權過度膨脹,擠壓自行車空間,也無形中令某些駕車族形成汽車路權優先的錯覺。別說占用非機動車道,急了人行道都敢上。更何況,一些城市為緩堵保暢甚至專門規定,除非有明確標誌,汽車甚至可以臨時借用非機動車道。
  那麼問題來了,當我們遇到機動車道上的小汽車,如何判斷那是違法,還是不文明,萬一它是由前方路口右轉出來只是臨時借道呢?像公安官微那樣,僅僅譴責“不文明”是不足以讓人“勇敢”起來的,只有明確的法律界定,以及深入人心的權利意識,再加上嚴格保護公民權利的執法手段,才能造就敢於“維權”的公民。前提還有,不能是一個普遍違法、權利架空的社會。
  那位老外攔駕示威,自信從何而來,恐怕因為他來自對道路違法“零容忍”的國度,也因為他相信自己絕對正確。但是,在紛繁複雜的中國社會,當汽車擁堵成為常態,見縫插針式的駕車方式成為生存之道,民眾的私相對抗真能促進汽車文明的養成?我們真的相信自己總能站在對的那一邊?  (原標題:老外逼退轎車的自信從何而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w38jwt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